合成革网

返回首页

温州龙湾:动能升级 “智”造不息

发布时间:2020-05-29







  在瑞浦能源的生产车间,没有人头攒动的火热场面,整洁、宁静犹如实验室一般。这“静悄悄”的背后,是去年一年实现产值2.85亿元。今年,该企业更将目标瞄准了15亿元。


  近年来,国家级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国家自创区相继落户龙湾。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在创新的浪潮中,龙湾聚焦打造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数字经济三大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区域经济质量明显提升。


  去年,龙湾创新引领跑出发展“加速度”,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提升19位,跃至全省第五、全市第一;获批全市唯一国家级高端人才引领型双创载体;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提升11位,位居全省第19位;高新区32个定量指标29个实现增长。


  优平台、强产业、硬支撑,在积极推进产能升级,智能加持制造产业的龙湾,“智”造不息的探索与实践,正将其打造成为温州创新智能集聚的一片热土。




泰昌员工在焊接钢板。


  腾笼换鸟优平台


  曾经的龙湾产业“低小散”、环境“脏乱差”,虽然经济总量数据飘红,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快速发展,让龙湾饱受着生态、城市能级等多方面的压力。老龙湾人耳熟能详的蒲州工业区、海滨高坦工业区、永兴老工业区等10个老旧工业区,是全区低端传统产业最集中地方,产业“低小散”、企业转租、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龙湾传统产业的缩影。


  合成革、化工、印染、陶瓷……曾经的工业“金名片”,龙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破桎梏,借力“大拆大整”优化布局,先后出台《温州市龙湾区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升合成革、不锈钢行业的环保标准、准入门槛,以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小升规企业等方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腾笼换鸟,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等高端平台建设奠定基础,也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充裕的空间。


  依托浙南科技城、空港新区、永兴南园小微创业园等产业集聚平台,突出特色、明晰定位,凸显集聚作用,如在浙南科技城二期打造占地6.15平方公里的科技服务核心和智慧滨江区块,在蒲州片区打造以时尚创意、健康服务业为特色的小微园,在永中、海滨片区打造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小微园。


  同时,该区还出台了《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实施方案》,突出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浙南云谷、双创新天地、激光与光电大厦等重点园区打造,继续提升蓝江软件园、红连文创园等软件信息服务业基地能级和园区运营服务水平,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


  世界500强企业青山控股集团实现总部回归,泰昌集团输变电产业园……一个个高含金量的项目相继落地。尤其去年以来,龙湾吸引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北斗产业基地、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成功落户,大唐5G中国长三角区域中心项目成功签约,温州首个新型数字贸易港落地实施,“中国眼谷”落地项目30个。


  “龙湾正在紧抓自创区建设契机,呈现出高新产业发展逐步向好、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浓厚、科创资源集聚全面提速的良好局面。”龙湾区委书记陈应许表示。


  去年4月底,温州高新区(龙湾区)与上海嘉定区菊园新区签订开展全面对接合作的框架协议,积极围绕校地合作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特色产业平台“三类平台”,启动编制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温州高新区(龙湾)片区整体规划,打造大罗山科创走廊的核心区块,加快推进浙南科技城建设。



  双翼齐飞强产业


  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偌大的SMT车间里,仅有5名工人在工作,线路板贴片机有条不紊地根据既定程序,在电路板上安装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而如果换作传统人工操作模式,完成同样的工作量需要160人,分两个班次才能完成。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电能计量仪器生产的企业,10年来的“成长史”浓缩了龙湾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之路。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黄振横坦言,只有不断创新,提高科技含量,以智能化加持传统产业,才能使其永葆活力。


  在积极推进“机器换人”进程中,“晨泰”还在深圳等地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已拥有宽量程高精度脊梁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抗电磁干扰技术等5项发明专利及16项软件著作权。“以前的电表一只最贵卖到200多元,现在我们的产品最贵能卖2000元。”黄振横不无自豪地说道,借助各种智能设备,不仅产品质量大大提升,其产量也成倍增长,去年企业产能300万只。而尝到技术带来的甜头后,他们从2017年开始进军充电桩市场。


  走进泰昌铁塔的新厂区,一车车满载铁塔部件的货车正驶离厂区。“这是我们在‘一带一路’优先工程中,为巴基斯坦最大输电工程生产的铁塔。”生产现场管理金裕圳告诉记者,去年搬入新产区后,企业产值实现首破10亿元。


  从原先不到百亩的长区搬入170亩的新址,“大块头”的“智”造得到全面迸发。结合龙湾激光与光电产业优势,“泰昌”将激光首次引入铁塔智造领域,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机融合,既有效应对劳动力短缺,又提高了高精度的设备操作、产品品质和作业安全。“许多工序现在都只要一步到位,又快又好。”金裕圳说道。


  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是龙湾区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该区积极抓智能制造和“企业上云”计划,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深化产业数字化“大融合”。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发展,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智慧园区建设,鼓励企业从资源上云向应用上云转变,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该区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水平。


  同时,在数字产业空间布局上,该区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区域功能优势,构建“一城一区一镇多点”的数字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共同发展数字经济的一方沃土。新落户的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犹如龙湾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颗“启明星”,投资达20亿元,将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高端产业链,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升级,成为浙南地区数字经济创新高地,预计5年产值超100亿元。


  为实现双翼齐飞之势,助力龙湾高质量发展,日前,该区又分别出台了传统制造业重塑三年计划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政策人才硬支撑


  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龙湾对创新项目、创新人才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2018年,天心天思集团在我市签约落户,并在龙湾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加速器孵化项目。该加速器将“带土移植”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项目和优秀智力成果,打造产业先进、模式领先、特色鲜明的人才创新创业集聚新高地。


  作为一家拥有4000多家云计算联盟会员、600多个分点经销商及近30万家企业客户的重点企业,为何对龙湾青睐有加?“我认定这里是适合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浙江心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夏艳明说。


  近年来,抓住科技创新时代契机,以点带面,展开新兴产业的谋篇布局,绘制8张个性化靶向招商产业地图。同时,出台了科技创新“新十条”、人才新政“二十条”、“龙湾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支撑体系,“精准滴灌”引项目、强人才。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浏览量:2,108